写完信,宋晚舟吹干墨迹,小心折好装入信封,这才伸了个懒腰。
推开窗户,淮南府的夜景尽收眼底。
远处河面上画舫游弋,丝竹之声隐约可闻。
“不知道大哥现在在做什么......“宋晚舟托腮望着月亮,突然有点想家了。
次日一早,王管事派来的向导葛娘子已在客栈门口等候。
“宋姑娘,咱们先去哪儿?”葛娘子是个三十出头的夫人,说话时总带着笑,显得格外亲切。
宋晚舟想了想:“先去最热闹的布市看看。“
淮南府的布市位于城西,占了大半条街。各色布料琳琅满目,叫卖声不绝于耳。
宋晚舟一边观察行情,一边与摊主攀谈,很快就摸清了当地布匹的价格和流行趋势。
“这位姑娘,看看这匹绸缎?上好的杭绸,只要十五银子一匹。”一个满脸堆笑的布商拦住她。
宋晚舟摸了摸布料,笑着摇头:“老板,这可不是杭绸,是仿制的松江绸,最多值七两五钱。”
布商脸色一变,讪讪地收回布料:“姑娘好眼力。”
逛完布市,宋晚舟又去了粮市。
她此行的另一个任务,就是考察忻州的粮食市场,为即将大量上市的红薯和土豆制品寻找销路。
连续跑了几天,对淮南府有了大概了解,宋晚舟心里渐渐有了底。
接下来就该主动出击了。
来到淮南府的第三日。
宋晚舟被窗外叫卖甜糕的声音吵醒,她揉了揉惺忪的睡眼,这才想起自已身在淮南府。
“小姐,起了吗?”外面传来徐悦的声音。
宋晚舟梳洗完毕,朝门外道:“进来吧。”
徐悦推门而入,手中端着一个托盘,上面摆着几样精致的点心:蜜枣糕、糖蒸酥酪、甜酒酿丸子,还有一碗撒了桂花的甜粥。
宋晚舟看着这一桌甜腻腻的早点,不由得皱了皱鼻子。
忻州人嗜甜如命,连早点都甜得发齁,她这个习惯咸辣口的云山人实在吃不消。
“小姐,可是这早点不合口味?”
“一连吃了几天这甜腻的点心,有些腻味了。”宋晚舟此刻无比思念家里的辣椒酱和酸萝卜。
突然她想到什么,赶紧唤来徐安:“把咱带来的红薯粉取些来,还有辣子、酸豆角、花生米那些配料也一并拿来。”
徐安很快取来了东西。
宋晚舟卷起袖子,亲自去了客栈后厨。
厨娘见她一个姑娘家要下厨,惊讶得直摆手:“使不得使不得,姑娘想吃什么吩咐一声就是。“
“不妨事,”宋晚舟笑道,“我就做个家乡小食,劳烦借灶台一用。”
厨娘见她坚持,只得让出位置。
宋晚舟熟练地烧水煮粉,又用辣椒、陈醋调了个酸辣汤底。
不多时,一碗红艳艳、酸香扑鼻的红薯粉就做好了。
这刺鼻的辛辣窜入鼻腔,厨娘猛地打了几个喷嚏,这味道也太冲了!
“姑娘,您这做的啥呀,味道这么冲!”厨娘揉着鼻子,眼泪都被辣得冒了出来,但还是好奇地盯着那碗红薯粉。
宋晚舟笑着解释道:“这是我们云山县的红薯粉,放了些辣子和陈醋,所以味道重了些,不过吃起来可香呢。厨娘您要是不介意,也尝尝看?”
“不了不了,我吃不惯这些。”厨娘连连摆手。
宋晚舟也不勉强,端着碗走到大堂,酸辣香气立刻吸引了其他食客的注意。
大部分食客都捏着鼻子,露出不适的神情,毕竟淮南府的饮食习惯偏甜,这浓烈的酸辣味对他们来说太过刺激。
但也有几个食客,露出好奇的神色,目光紧紧盯着宋晚舟手中那碗红亮的红薯粉。
这时,一个行商模样的人忍不住问道:“这位姑娘,您这吃食是从何处买的?”
“是我家乡的小吃,叫酸辣粉。”宋晚舟笑道,“用红薯粉做的,又酸又辣,最是开胃。”
那行商咽了咽口水:“不知姑娘可否分我一碗?我愿出银钱购买。”
久久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