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玉琰说完笑道:“说的太多了,这些都与我们无关,我们只要在这样的情势下做好自己的买卖即可。”
左尚英却觉得谢大娘子说的不多。
打仗是朝廷的事,后面在那些地方讨生活的却是百姓。
商贾带去买卖,不正是百姓需要的吗?
谢玉琰端起茶来喝。
柳二郎进门之后始终没说话,只是反反复复在思量谢玉琰的言语,他愈发觉得自己此行格外重要。
谢玉琰道:“你们定好何时动身了?”
赵仲良点头:“后天一早就出城。”
“东西都准备好了?”谢玉琰道,“可还有什么需要我筹备的?”
谢大娘子给的已经够多了,他们拿了许多银钱和物什,回到西北之后就能开始做买卖。
谢玉琰道:“这几个月,我会让汤兴送去米粮和布帛,他们还会去附近的寺庙,你们要事先有所准备。”
赵仲良道:“我会打听一下寺庙的消息,与寺里的主持讲一讲汴京的见闻。”自然包括佛瓷显灵的事。
“今天再去一趟宝德寺,”谢玉琰嘱咐道,“问一下智远大师,佛药做的如何了,大师慈悲,你多与大师讲讲边民的不易。”
这个赵仲良擅长,让他讲个三天三夜都不带重样的,一定会让听者流泪。
谢玉琰看向柳二郎:“除此之外,有件要紧的事要二郎去做。”
柳二郎登时来了精神。
谢玉琰道:“每年都会有许多犯人被押送去边疆,他们可能会被编入保甲参加戍卫。我们需要一些能搏命之人。”
柳二郎明白谢玉琰的意思。
谢玉琰道:“最近衙门抓了许多商贾,再加上那三掌柜,这条商路可能会比我们想的还要凶险。”
所以必然会有人丢了性命,谢玉琰不希望商队、保丁队的人伤亡太多,就只能另作安排。
那些重犯就是一个好的选择。
她需要有人卖命,而他们需要银钱。
赵仲良有些犹豫:“大娘子要应对烧窑,给我们的银钱不宜太多,我可以再想想别的法子。”
谢玉琰摇头:“让人搏命的事,我们就说的明明白白,不必哄骗他们,眼下我是没有许多银子,但很快这些事就能解决。”
她向市易务递交了条陈,也许很快就能向检校库借贷,南城码头的地价已经涨了不少,抵押过去能借出不少银钱。
久久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