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阳城。
一个个世家大族中的年轻子弟,听着家中长辈一个个命令,全都有些目瞪口呆,不明白为何自己家中的长辈,要置家族的利益而不顾,全都任由官府做主。
不知多少个府邸内的士族长者,在吩咐仆人把交代的事情去弄好后,全都如同脱力一般,擦掉额头上的汗水,见到族中小辈的疑惑,一个个都没有解释太多,只是让族中小辈好好品悟,一个没有顾虑的伏子厚,在晋阳到底有多可怕。
黄昏落下。
将军府内,一个个士族老人,纷纷带着家族中的子弟,来到伏子厚的酒宴上。
无论是王、郭、唐、赵、张、刘、狄,还是其他世家之人,无一例外,全都没有缺席伏子厚的这场酒宴。
看到这一幕,郭启翰都不由得感慨,按照以往,就算伏子厚仍旧是镇北府大将军、太原留守,这些士族也未必会参与酒宴。
毕竟这些氏族中,不仅都有在各地为官的族人,就连李渊身旁,也有类似唐俭、张平高、许世绪、刘政会这样的族人跟随,真要与伏子厚闹翻,这些士族最多也只是忌惮,还说不上多少害怕,毕竟他们都知道伏子厚不会对他们如何,若是伏子厚做得太过,他们也能书信,让族人在长安,去李渊面前告状。
然而,随着伏子厚被贬为相府郎中。
所有太原士族全都前来参与伏子厚设下的酒宴,并且还都是由各个士族的掌事之人前来。
这不得不让郭启翰万分感叹,那份把伏子厚贬为郎中的诏令,怕是比长安或者是洛阳送来的皇诏,还要有用百倍。
酒宴上。
伏子厚跪坐在主位,看着正堂内左右两排的木桌后,坐满士族之人。
客套过后,随着众人都饮下几杯,伏子厚借机,直接与这些士族大族摊牌,要求太原郡即日起,按照新丈量的田地划出归属,任何没有交易凭据的田地,收回府衙,将由府衙管理,分给百姓,而有登记的田地,也必须按照一定的份额,交由府衙分步收买,更不允许再私下藏匿户籍人口。
正堂内的士族之人,听到伏子厚的话,全都对视一眼,议论纷纷起来,所有人的脸色都有些忧虑。
伏子厚如此直白的要动他们的田地、户籍人口,这换做是谁,都不好受。
更何况,伏子厚要收回的田地,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多。
“带上来!”
伏子厚看着喧嚷吵闹的士族众人,让外面等候的将士,把一份份籍簿,放在各个士族面前的木桌上。
上面详细记录着,昔日北方大乱时,那些田地的主人被杀,田地被士族得到,那些田地又是以极其贫贱的价格,甚至不出一个钱,收走百姓的田地,上面更罗列着一份份详细的口供、证词。
“清查田地户籍,非是子厚要与诸位过不去,而是诸位已将太原大部分土地据为己有,子厚治理下的百万生民,数万将士,已经无田可耕、无地可种,无房可居!是诸位不给整个太原一条活路,子厚不得已而为之!”
伏子厚看向众人,只顾自的给自己倒酒,说话间,没有提及籍簿上的事情,给众人一个台阶。
“诸位还请好好考虑,太原安,诸位是太原氏族世家,倘若有朝一日,太原乱,诸位在太原拥有的土地、家财,可值几钱每逢天下劫乱,各自氏族几经更替盛衰,甚至消失于世间,诸位都有目共睹,如今太原安定,商贸繁荣,以诸位在太原的威望,代代兴盛,繁衍生息,为家族开枝散叶,名满天下,岂不美哉”
伏子厚说完,看着一个个太原士族。
单是那些籍簿上的事迹,公布出去,就足够败坏这些世家的名声,更能抓起来之罪,可那样的做法,对伏子厚、对太原世家、对李渊,甚至对于太原百姓,都没有好处。
百姓闹事,不利于安稳,士族离心,不利于社稷,太原内斗,只会让突厥人,让其他地方的势力痛快。
所以伏子厚才要与所有太原世家大族协商,甚至不惜由官府花钱,把士族手中那些合法合规的土地买下来。
太原一郡的田地、土地、山川,八成在世家大族手里,超过百万的太原百姓,所拥有的只是太原剩余的两成。
伏子厚想要太原百姓安居乐业,想要北方安稳,想要百万生民耕田种地,将士誓死镇守北疆,这些背,需要大量的土地支持。
如今北方突厥内乱,刘武周已经归心,李渊已经占据长安,眼下只有最后一步。
想到这里。
伏子厚双手端起木桌上的酒杯,对着左右众人。
“除去忠烈祠,子厚会在城内府衙旁,设立一块碑传,诸位之举,连同族名,即日起,皆刻于碑上,名传千古,为后世所鉴!还请诸位,能答应子厚!”
伏子厚举杯说道。
“这……”
“唉……”
看着伏子厚,一个个士族老者,脸上都开心不起来,可这杯酒,谁都不敢不喝。
郭启翰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,面对让利的要求,太原世家大族居然没有一个人敢开口出言反驳。
而被安排在正堂外饮酒吃膳的士族小辈,全都不知道发生何事,但看着正堂内的场景,却都能清楚的感受到,这一顿酒宴里,所有太原世家大族,全都在向伏子厚低头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深夜。
随着酒宴结束,在送走士族之人后,伏子厚回到书房。
在烛灯下,伏子厚把整理好的卷宗,派人连夜送去府衙,明日一早便实施。
见到一切办妥,伏子厚终于能够松口气,跪坐在木桌后,揉着眉心。
久久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