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久久小说网>穿越小说>医河长路> 第314章 《会诊单上的红圈》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14章 《会诊单上的红圈》(1 / 1)

《会诊单上的红圈》

镇沅卫生室的木桌上,顾承川的手指扣住牧民的尺骨断端,掌心的老茧擦过对方淤青的皮肤:“阿弟忍着,接骨比缝心尖简单。”他的膝盖抵着对方的肘关节,突然听见李明宇的惊呼:“顾老师,县医院的远程会诊!”

ct影像在平板上展开,“心尖软肉”区被电脑算法标成刺眼的红色高危区。顾承川的手还沾着接骨用的草药泥,却精准地在纸质胶片上点了点:“这里的纤维走向,”红笔在ct值35-40hu的区域划出弧线,“和2004年卓玛的心脏一模一样。”

视频里的年轻医生们愣住了,他们看见顾承川的白大褂口袋里,半截褪色的糖纸随着动作晃出——那是1998年洪水时,一位老大娘塞给他的水果糖包装,边缘磨出毛边,却被小心地保存了二十六年。

“算法没错,”顾承川的红笔在“高危区”中央画了个圈,圈心正是他手工缝合时留的“呼吸缝”位置,“但卓玛的心脏告诉我们,”他对着摄像头,指尖划过胶片上的纤维纹理,“高密度缝合会让这些胶原纤维窒息,就像用铁丝捆住正在开花的枝条。”

牧民的尺骨突然“咔嗒”复位,顾承川来不及洗手,抓起枣核针在酒精灯上燎了燎,给对方穴位止痛:“记得在缝合线之间,留0.3毫米的松动,”他的眼睛始终盯着ct影像,“不是给技术留容错,是给生命留喘气的缝。”

县医院的会议室里,主任医师看着顾承川标注的胶片,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的学术会议——那时顾承川还是个带着枣核针的年轻医生,在展板上用红笔圈住“心尖软肉”,说“这里要像对待初生的羊羔”。

“顾老师,”视频里的住院医举起胶片,声音发颤,“我们该怎么判断松动的度?”顾承川却笑了,摸出那截糖纸:“当年这位老大娘告诉我,好的缝合,是让心脏感觉不到针的存在,”糖纸在阳光下透出淡红,“就像她的糖,化在嘴里,只留甜味,不留糖纸。”

李明宇在旁突然翻开老笔记本,1998年的防汛记录里,夹着同款糖纸,旁边是顾承川的红笔批注:“患者的谢礼,是最好的缝合指南。”县医院的医生们这才注意到,顾承川的白大褂袖口,还缝着半片青稞饼包装袋——那是卓玛去年寄来的。

“把算法的高危提示改成黄色,”顾承川的手指在胶片上敲了敲,“然后告诉手术团队,”他望向镜头,目光扫过每个年轻医生的脸,“下针前,先摸摸自己的心跳——如果针比你的心凉,就焐热了再碰患者。”

牧民的草药敷剂散发出清香,顾承川终于有空洗手,却发现红笔在胶片上留下的圈,正好套住他十年前给卓玛缝合的旧痕。他突然想起,卓玛康复后说的第一句话:“您的针,比我家的酥油茶还暖。”

视频会议结束时,县医院的医生们看见,顾承川的诊疗床上,摆着个玻璃罐,里面装着三十年来患者送的谢礼:巴基斯坦的椰枣核、非洲的红绳、镇沅孩子的黏土心。而最显眼的,是1998年的糖纸,和今天的红圈胶片,在晨光中互相映照。

“顾老师,”住院医突然开口,“您的红圈,画的不是病灶,是人心。”顾承川擦着手笑了,枣核针在药箱上投下影子,正好落在胶片的红圈中央:“记住,再精密的ct,也照不出患者看医生时的眼神——那才是真正的‘高危区’,需要用掌心的温度去守护。”

当夕阳漫进卫生室,顾承川发现,县医院传来的会诊单上,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:“顾氏红圈:0.3毫米的松动,是生命对技术的温柔教导。”他摸着糖纸边缘的毛边,突然明白,自己画下的红圈,从来不是否定技术,而是在冰冷的算法里,为每个独特的生命,留一道通往温暖的、永不闭合的缝。

这一夜,县医院的手术室内,年轻医生们在缝合前,不约而同地将缝针贴在掌心焐热。他们知道,顾承川的红圈,不仅是个坐标,更是个提醒:医学的最高精度,不在ct值的小数点后三位,而在医者掌心,能否接住每个生命的颤抖,能否为心尖的软,留一道带着体温的、温柔的红圈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久久小说网